阅读历史 |

第522章 均田制如火如荼!(1 / 2)

加入书签

第522章均田制如火如荼!

与此同时。

另外一边。

徐乐并没有去观看处斩勋贵的场面。

他对于这些,实在是不感兴趣。

现在的徐乐,俨然是非常的忙碌。

要知道,均田制虽然获得了朝堂上的通过,但是具体施行,还是需要继续跟进的,徐乐必须要参与其中,不然的话,他实在是不太放心,要想均田制落到实处,那么就必然需要大力监督,不能让那些官员为所欲为,倘若出现一些霸占良田的事情,可就是违背了徐乐的初衷。

经过和宰相云飞章商议后,徐乐决定设立一种新官职。

巡察使!

在大康各地,设立巡察使,以此来监察百官。

巡察使的职责很简单,就是监督地方官员,不过巡察使并没有直接插手地方事务的权力,只有监督权,相当于是悬在地方官员头顶的一柄利剑。

为了避免巡察使被收买,徐乐还使用了一种新规则,就是巡察使的监察地区不确定,各地的巡察使只有一年时间,一年过后,便要被调往其余地方,而且在巡察使的内部,徐乐还设立了几名监管,这些监管的作用,就是防止巡察使腐败。

有了巡察使,徐乐相信地方官员一定会十分收敛,不敢再贪赃枉法了。

说实话,徐乐在土地变革之后,即将要施行的变革,正是官吏变革,巡察使就是官吏变革中的一项举措,只不过被徐乐给提前设立了出来。

————

言归正传。

徐乐这两天一直在忙于均田制推行的事宜。

杀了成国公毕兴昌等勋贵的好处,除了抄家得到了不少浮财之外,还在京城郊外,获得了大片良田,光是毕兴昌一家,就占据有五千亩田地,其余那些勋贵,各自都至少有着上千亩,十几名勋贵加起来,所霸占的田地,赫然是达到了一个惊人数字。

足足两万亩田产!

这实在是太惊人了,勋贵们的贪婪着实无法想象。

恐怕京畿地区的良田,基本上都被勋贵占据了。

不过好在,杀鸡儆猴之后,其余勋贵都畏惧了,压根不敢再与徐乐做对,纷纷交出了手里的田产。

尽管其余勋贵,尽量保留了最好的良田给自己,不过交出来的田产,数额也是惊人,虽然有良田,也有孬田,但是好歹是让那些勋贵放弃了手中的利益。

获得了大片田产后,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

按照着每家每户的方式,分别均分所有田产,比如说一家几亩地这种形式。

这几天最繁忙的,其实是衙门的小吏或是衙役。

这些小吏衙役每天都要拿着长尺子,去往田间地头,丈量土地后,然后分给那些迫不及待的百姓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费心费力的忙活着,有时候因为良田孬田的不均衡,还要处理百姓们吵架的事情,所以对于这些小吏衙役来说,这些天简直就是噩梦般的生活。

不过大部分百姓,还是非常高兴的,哪怕是分到了孬田,也是不吵不闹,毕竟很多百姓都知道,能够分给他们田产,他们就已经是极为高兴了,有了几亩地后,至少可以养活一家老小了,他们已经非常满意了。

总而言之。

随着均田制的一点点的施行,大康也是进入到了一种如火如荼的状态。

每当拿着尺子的小吏或是衙役出现时,他们的周围,总是围拢着数不清的百姓,这些百姓满脸笑容,眼巴巴的望着,就像是过年了似的,不论是男女老少,都是开心到了极点,因为他们终于有田产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田产。

尽管均田制的工作会持续很久,丈量均分完田地后,还要由衙门登记造册,写好地契,这将会耗费许久时间,不过对于百姓们来说,这种等待却是值得的,拥有了土地后,百姓们相当于是有了盼头,只要他们尽心尽力的种好庄稼,那么等到丰收时候,他们就能品尝到极大的喜悦了,这就是一种希望,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均田制受益最大的,当然就是广大百姓了,所以百姓们是最拥护这项举措的,凡是反对均田制的,在百姓们心里,就是最大的坏人,要受到莫大的唾弃,一旦有人敢在均田制中动手脚,更是说不定会被打死,在众目睽睽之下,哪怕是那些官员,也是不敢在丈量土地的时候,将良田分给自己或是亲朋,所以均分田地的时候,还是相当公平的。

不得不说,均田制的推行,在大康北方引起了强烈反响。

北方的百姓们,载歌载舞,庆祝着均田制的成功施行。

这最主要原因,当然是勋贵们的退让。

勋贵们不敢再阻止均田制的推行,那么没有了阻碍后,自然是一帆风顺了。

不过。

相比较大康北方的如火如荼。

那么在大康南方,就是显得有些冰凉萎靡了。

南方的世家大族,依旧是有着强大实力的,更是占据着数不清的土地,所以均田制在南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