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章 程县令的求生欲(1 / 2)

加入书签

从前一晚开始,西山唐记分部大门外就有影影绰绰,鬼鬼祟祟的身影在晃动。

牛轧糖、牛乳片、手撕牛肉、茶叶蛋、藕粉......

风干羊肉、腊羊蹄、小羊羔、牛尾巴......

狐皮大氅、兔毛手笼、过冬春节的小红袄,明年的,后年的,胖的,瘦的,满满两大包衣服。

不知不觉,分部院外堆成了一座小山。

后面来的人觉得不妥,又蹑手蹑脚的把唐记大门撬开,牵了马车过来,把东西拾掇好,装车。

第二日,唐灵官嘟着嘴巴,不高兴的吃了早餐。

她一向早起是有起床气的。

等收拾完毕,整装待发,才看到院子里八大车的行李。

每辆车的前方还插着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唐记。

刚想对正在检查车辆的李天顺吼几嗓子,李天顺抢先开口了。

“唐总,咱们的行李就门外那一辆,这八车都是半夜自己冒出来的。”

唐灵官翻看了一下,心里已经明白。

这些东西,她根本不需要带,货架上要什么有什么。

这些都是西山百姓的心意。

出城的路上,行人时不时的停下手头的事,随口和她说两句。

“唐唐,回京城啊,路上小心哦。”

“嗯。”

“唐唐,忙完早些回来。”

“嗯。”

“唐唐,再忙也要按时吃饭,饿肚子长不高的哦。”

“嗯。”

“唐唐,京城春节冷,还是要回西山过年。”

“嗯。”

“唐唐,再遇到事要以自己为重,别再傻傻的往上冲了。”

“嗯。”

每个人说的都很随意,就像父母在送别即将远游的儿女。

唐灵官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幸福。

西山城外,道路正中,程县令恭敬的端着一个托盘等着。

唐灵官掀开托盘上盖着的红布,托盘上躺着一块金牌,金牌上刻着一个“祯”字。

她身子一怔,嘴角抽了抽,这是当初她塞在武三马鞍下的引雷装置。

唐灵官不动声色的看向程县令:要灭口吗?

“宝物归原主。”程县令双膝跪地,双手呈上。

唐灵官伸手拿过金牌,暗暗观察他的表情,悄声问了一句,“还有几个人知道?”

程县令身子颤了颤,在夏天里愣是激了一头冷汗,“除了下官,再无第二人知晓。”

唐灵官点点头,轻拍他的肩膀,“很好,继续保守秘密。不然,你应该知道后果。”

她只当程县令已经查出当初是她下手铲除九大恶人,既然程县令选择不告发,自然是因为此事对他有利,且程县令算得上是个好官。

她方才说的后果,也只是半戏谑半威胁,毕竟被雷劈死,在这个时代算不得什么好下场。

瞧他吓得那个样子,就知这威胁很有效。

程县令连连点头,身子几近伏到尘埃。

他懂他懂。

太子谋杀亲舅这种事,当然不能说出去,哪怕是当着太子的面问,人家也不可能承认,反而要把他灭口。

“您放心,下官以家中老小性命起誓,此事必定守口如瓶。”

唐灵官满意的将他扶起,又叮咛了几句冬季寒潮防范事宜,方才离去。

唐记集团还是如以前的样子,只是又扩建了些。

去年冬天,集团将外围的几处荒地买了下来,建了一个大型地窖,用来储冰。

唐灵官不回京时,这个天然大冰箱储存的肉食,足足可以供应京城两个月的食材。

福伯主管京城仓库和地窖,每次唐灵官从货架上拿东西补充仓库,他都目不斜视的守在门外。

等唐灵官离开,他再进去登记。

登记的时候,他时常眼皮子直抽,脑子抽筋,但他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说。

她只听大小姐一个人的。

其他人问话的时候,他耳聋眼瞎嘴还哑。

但是,没人挑的出他的错漏,毕竟仓库和地窖里的食材,永远是够用的。

唐灵官这次一回来,日程就排满了。

尤其是研发部门,各小组排着队的要她过目新品。

护肤品小组的润肤乳,护手霜,润唇膏,洗发水。

种植小组的大棚蔬菜。

日用品小组的洗衣粉,香皂。

唐灵官很满意,虽说比不上现代化工业制品,已经能够满足人类基本需求了。

拉回来的八车西山特产,除了给她做的衣物,其它全部分成小包装,以西山度假胜地的名义,回馈给了之前到西山旅游过的京城百姓。

唐兆祥早就将她回京的消息带回唐家。

抵达京城第一日,唐琅轩就翘课在集团等着了。

后面几天,他干脆赖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