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3章 罪己诏(1 / 2)

加入书签

张仲坚下午进宫觐见皇帝陛下,直到临近宵禁鼓响才出来。

一般人都只是觉得皇帝陛下是担心江湖势力或者什么余孽会趁蝗灾搞事情,所以召六扇门首席神捕进宫,毕竟现在长安十六卫大将军们全部都不在,仅有禁卫和玄甲军护卫皇宫。

所以,长安夜里的守卫换成了六扇门来巡逻,城门也是他们临时看管。

若是想要搞什么事情,现在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机了。可惜,没人有这个胆量。江湖上到现在依然每天都有六扇门找人干架的事情发生,整个大唐的江湖势力为了应付六扇门,哪里有时间再去参与什么谋反。

因此,在离临时祭天的一天两夜的时间里,长安除了时不时有蝗虫群来光顾,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长安南郊

临时祭天

五更天才过去,整个长安的说书先生,还有不少寒门学子、落魄门第、穷酸书生立马就挤出城门,到南郊祭天场地集合,然后两边夹道等候皇帝陛下到来。

李世民没有让这些观众等候多久,六更才到就现身。禁卫军开路,玄甲军居后护卫,龙辇居中,上面坐着长孙皇后。

皇帝李世民则是骑着高大的特勒骠在龙辇前面,由李君羡牵马,文武大臣分列龙辇后面两边。

由于绝大部分的武将都派了出去,六扇门这个算作是武将系的,四大神捕外加二十八捕头就顶了上来,与文臣们的并列跟在龙辇后面。

一见到皇帝陛下的坐骑与豪华的龙辇,六扇门暗插在百姓里的人立马带头山呼:“至尊皇帝陛下圣安,皇后殿下圣安!”

所有说书先生、学子、书生不明就里,见旁边有人在呼喊,也跟着呼喊起来,越喊越带劲,一大早起床还带有一点的睡意已经被驱散而去。

李世民看着两边夹道欢迎的百姓如此热情,非常满意,虽然百姓的人数还没有禁卫军+玄甲军一半多。

世家们除了朝堂上的代表,也有不少人来看热闹,大部分都是作为写手,把今天大唐皇帝如何被世家强迫下罪己诏记录下来,然后用华丽的词藻修饰一番,再满天下去宣传。

只是这些世家人看到这么多平头百姓、寒门学子、穷酸书生一见到皇帝与皇后,一个个山呼圣安,非常的不屑,全都用眼角看他们,好像在嘲笑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李君羡牵马,把李世民送到祭坛边。李世民一个翻身下马,甩了一下龙袍的手袖,然后整理一下玉带,接着去龙辇把长孙皇后扶出来,帝与后站在祭坛上,对着来参观的百姓们挥手打招呼。

在百姓们热烈的欢呼声中,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进行了简单的祭祀仪式后,从杜如晦手上接过圣旨准备宣读,这时,一大群蝗虫从远处飞来,像是要给李世民来个下马威。

禁卫与玄甲军事先就有准备,纷纷拿出药草点燃,还有专人在外围喷洒药水,最外围还有两三圈的火把点起。

起初百姓以为大片的蝗虫群来了,皇帝要携皇后先进行回避,就连世家们也认为会先躲一会然后再来。结果,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根本没动,依然站在祭台的中央,这大片的蝗虫群根本就无法近得了李世民的身边。

李世民张开圣旨,大声宣读,声音传遍整个南郊祭坛:“昔朕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以兄相保极多。始思兄在后治之,使朕无顾之忧,安征天下。天下大定,朕以兄同产,年月时享,国泰民安。惜兄为传国玺所制,疑狱鬼类忠良,疑以妖妄类, 觉则以己为大过而裁,魂入国玺,永镇国祚。兄遗愿登极,为传国玺,即为置之,吾兄弟相与,共守唐者,至今朕克业为正。然突厥与彼通谋,夺传国玺,失兄镇祚,致生人见天灾,己无有不息。为兄为国祚,朕生末年必灭突厥,受传国玺,迎兄归。先是,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

念完,李世民把圣旨一合,然后直接往身前的火堆里一扔。

霎时间,火堆里的火变得旺盛无比,两边的太监急忙拿起水桶,把水桶里的“水”往里面浇,结果火炎嚣张高达几丈,把人群外被火把隔开了的蝗虫吸引了过来。

一时间,无数蝗虫前赴后继好像拼命要用身体把中央祭台上的火堆填灭一样,发疯一样地扑过去,整个场面诡异无比。

李世民一伸手,抓住一只要扑进火堆的蝗虫,然后一口嚼起来,大喊:“敢吃朕百姓的粮食,朕就把汝吃掉!”

张仲坚见李世民发信号了,立马带头,抓过一只蝗虫吃起来:“臣愿追随陛下,谁敢动摇皇帝陛下的江山,臣就吃了谁,蝗神也不例外。”

说完,张仲坚一把将蝗虫丢入口中学李世民咀嚼起来。

六扇门众人不管男女纷纷露一手,各种各样武功展示,什么拈花指、隔空取月、凌空取物、隔山抓牛等等,每人抓一只蝗虫到手,丢入口中咀嚼,然后高呼:“臣愿为陛下分忧。灭突厥,迎建太子回朝。”

外围的观众看着祭台上的神奇一幕,加上那罪己诏听上去怎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