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91.秦时风韵(118)一更(2 / 2)

加入书签

如此凶悍,行军迅速,体力劲猛,且还不需粮草供应,水中鱼虾可为食!善!善!善!”

她兴致盎然:“水族……无缘怕也难得一见!若是不麻烦,烦请先生转告于楚王,便说,赢蚕喜珍珠。夜明珠不敢要,燕卵大的珍珠便好。蚕亦不敢讨要,若能购得,已是喜不自胜。”

宋玉:“……”他一副惋惜样子:“外臣当时如何不是做此想,无奈!无奈!水族所赠,上岸便化为乌有,可惜!可惜呐。”

说着,又看向这位长公主:“外臣绝无假话,亦非一梦,许是您不信……”

“信!信!蚕坚信不疑。”桐桐往宋玉跟前凑了凑,小声的跟他说:“说一件无人信之言,但先生见多识广,蚕这才敢实话告之于先生。”

宋玉忙问:“何事?”

“想当年,蚕与我王在邯郸城外山中隐居,偶有一日,我姊弟二人进山打樵,本是整日里进出之路,那日则怪了,入山便迷了路途。我二人于山中绕行,沿路树木做记,可半时辰之后又转回来,如此再三。”

宋玉:“……”此言该是真!遇鬼打墙之事,民间颇多。他亦往前挪,急切的问:“而后呢?”

“彼时,我王年幼,稚龄!我亦年岁不大,这般奔忙,焉能不累。本欲择一石稍歇,谁知幼弟竟是睡着了。可山中豺狼常有,蚕不敢睡,可眼前却越发的迷蒙,似乎山中起雾……”

“山中起雾常见,不以为奇!”

“蚕并不惧怕,只抓了我弟之手,怕有所失!却不想这一抓,眼前忽的一变。似入了天宫一般,云雾缭绕间,琼楼玉宇,仙乐飘飘。仙子起舞,仙人们觥筹交错。

彼时,我弟醒着,我牵着他。上首之仙笑道,‘请人间之帝王,此女为何人?’。就听我弟道,‘此乃家姊,多有叨扰。’上首之仙着仙子赐我佳酿一杯,我饥渴难耐,想我弟亦然便先予他,他推辞不受,我便一饮而尽。

可这一饮之下,竟是一睁眼,不在天上,好似只是睁眼打盹,又清醒了。再看我弟,竟依旧在睡。我才心笑,当真是白日做梦。可复又察觉不对,之前饥渴之感全无,口齿之间尚留清香。我心中惊惧,忙去呼喊我弟,谁知他昏睡不能醒。

我心中怕极,背起我弟就走。您猜怎么的?我二人进山不足百步,道路依旧,须臾便出山。一脚迈出去,我弟便醒来,抱怨说,‘仙桃才至,阿姊怎生拉我走了?’。

此事甚奇,当时年幼,怕主母知晓责罚,便告知我家阿弟,万万不可与人言。而今听先生之言,难不成我姊弟所遇,乃为真?但不知仙人所言,‘请一人间帝王’……此乃何意?”

宋玉认真的看这位秦长公主:“……长公主若作文,定不在宋某之下。”

过奖!过奖!

四爷笑道:“不若请先生将长公主与我王年幼时经历,作文以记之?”

那岂不是替秦王宣扬他乃天下之主,人间帝王?

宋玉:“……非亲见难以尽述!莫不如,秦王再赴宴时,带外臣一游?”

哟!还挺会堵?

桐桐亦面无异色:“好!可说好了!他日……我王名副其实时,必于仙境一游。彼时,必带先生!”

宋玉回去怅然,跟谋士说:“先生,该回楚了!某于咸阳……”并无用处。

谋士皱眉:“身为楚臣,身有重任,岂可轻言放弃。”

宋玉:“……”遇上两个跟我一样会胡说八道的,我也编不过他们呐。

谋士问:“为何不带宋家宝珠前去?”

蒲柳之姿,难入长公主眼。

“那般女子,如文渊君这般男子,可配为夫。然,女子喜幼犬灵猫,宋家宝珠乖顺一些,必得长公主垂青。”

宋玉:“……”真会骂人!今夜便写赋以记之!你便是下一个登徒子!

哼!你骂我一句,我要让你世世代代被人所唾弃。

改日再去拜访长公主,是带着宝珠同去的。

然去时,不凑巧,长公主自厅堂而出,正要进宫,似有急事。

她吩咐家仆:“请贵客入内,好好招待。”然后说宋玉:“文渊君正更衣,马上便来,先生稍候。”

宋玉才说要不今儿算了吧,结果长公主走了,人家家仆将他们祖孙往里面迎。

安坐之后,家仆端蜜浆去了,宋宝珠左右看看,见一火盆中似有锦帛未曾燃尽,他看了一眼,看见上面有字。

忙将其捡起,而后藏于袖中。

文渊君与祖父清谈半晌,宋家宝珠如坐针毡。直到回去的马车上,他才拿出来:“祖父……”您看!

宋玉接过来,就见焚过的锦帛之剩下小儿巴掌大一点。上面可分辨字为:燕复项。

回使馆之后,宋玉将其交给谋士:“何意?燕国要如何?”

燕国要如何?

谋士摇头:坏了!这是要坏事啊!

燕可不是燕国之意,只怕指代的是项燕。

项燕要复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