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15.秦时风韵(142)一更(1 / 3)

加入书签

秦时风韵(142)

这个冬日于桐桐而言, 是难得的惬意时光。

四爷回来的时候,她守着炉子在扒拉, 从里面挑烤好的栗子,然后小心翼翼的剥出来往嘴里塞。

不用问也知道,她想吃红薯了。

桐桐瘪嘴:可不嘛!这么好的火堆,不烤个红薯真就白瞎了。

这会子见四爷回来了,她伸出乌漆嘛黑的手,“自己脱皮裘。”

冬日里穿皮衣御寒,一层一层的裹着,极为厚重。穿此等衣衫,冬日里只管胡吃海塞,胖不了一点。

四爷将衣裳脱下来,桐桐搁在嘟囔:“我用鸭绒试了……”布不成, 毛老往出窜,只能这么穿了。

衣服一脱,四爷觉得像是卸掉了铠甲。而后履袜尽皆脱掉,赤脚在毡毯上。

桐桐指了指狐皮褥子,早就暖着呢,脚塞进去。

四爷跟着过去, 过去就往下一躺, 真累了:“……将塌屋舍今冬翻盖, 起了四千多户……”

土坯房子,无甚技术含量,有墨家协助,事办的顺畅。别管盖了多少,此乃实事。

桐桐洗了手,这才想起来:“稷下学宫送了信来……”说着, 从案几下取了出来递过去,“怕是跟书同文相关。”

四爷没起来,躺着将信看了:稷下学宫不同意书同文。

这本也不足为奇!读书人嘛,他们想的是:凭什么?你有何造诣,敢定天下通行文字。

信上说:稷下学宫亦有三百余载,以学而论,可谓集法、儒、名、兵、农、阴阳百家。而百家中,贤达着数千人。其中佼佼者如孟子、邹子、慎子、申子、鲁连子、荀子……

四爷合上信,递给桐桐。

桐桐瞟了一眼,倒也不是稷下学宫挑理,人家的学生就是牛嘛!这些牛人学生的著作影响后世两千年,还继续影响下去。

像是《孟子》、《晏子春秋》、《荀子》等等,这些著作的作者可都是稷下学宫的学生。

敢问:谁敢在这些人面前论才能。

若才有不及,不能胜于诸子,怎敢定天下文字?

桐桐这才有点明白过来:“嬴政命李斯负责,在大篆的基础上创秦小篆,也是因着李斯出身稷下学宫吧?”

那你以为呢?稷下学宫于天下士子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虽李斯不如先学,然亦是你稷下学宫弟子,闹腾什么?

四爷懒的搭理,这是李斯的事,李斯能处理。

李斯在稷下学宫被喷了一脸口水!在秦国,秦王理事尚且顾念他之感受,可回了稷下,面对师长与同门,李斯被口诛笔伐,几无立身之地。

学宫祭酒冷笑:“偶合王意,得以显荣,此乃目下而已,岂能长久?”

李斯忍着,只能道:“厮,小吏出身,诟于卑贱。身为卑贱,更当有奋发之心。”

“自命不凡耳!”

李斯:“……”岂敢?“厮岂敢自命不凡?”

他的话才落,满堂尽皆鄙夷之声。

李斯再好的脾气,也不受这个气了,他也冷笑道:“厮便自命不凡,又如何?总也强于故作姿态之辈!诸位标榜与世无争,可其实呢?有功利之心,无功利之能!”

祭酒一拍案几:“放肆!”

李斯起身,朝着祭酒恭敬一礼,“学宫之先学贤达,厮自愧弗如。厮有自知之明,亦知不可在孟子面前说仁,不可在荀子面前说义。厮今日来,只为说礼。”

祭酒这才缓和了面色:“礼?”

“正是!”李斯点头:“我王尊礼,守礼,重礼。荀子有言,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此言诸位认同否?”

“然!”

李斯再问:“诸国征伐,此为礼?”

“否!”

“诸国劳民伤财,建关塞修堡垒,使得国与国相互防备,此为礼?”

“否!”

“国恨则民怨,庶民彼此为仇,此为礼?”

“否!”

“在座诸位尽皆学人,身为学人视无礼而不见,此为礼?”

众人相互对视,而后才道:“否!”

“七国言语音近,话出口,耳皆懂,无交流之障碍,何故文字不一?而今,使得口、耳、目合一,不使其混乱,此有悖于礼法?”

众人沉默,良久祭酒才说:“否!”

李斯再问:“如不修订字体,那引何种字体通行天下呢?诸多书法之体,何种最优?”

众人皆不能言:无法评其优劣!

李斯看着众人:“秦欲将天下归一,可迄今为止,韩郡、赵郡、魏郡,我王未曾要求需得用秦字,为何?

天下人皆用秦之大篆,于秦而言最为便捷亦最有利。然,我王以礼待天下士子,取百家之长;以圣人为师,融诸家之学。诸位缘何诋毁若此?此若不通,行秦之篆,若何?”

无人应此言!

李斯将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