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9章(1 / 8)

加入书签

战报是两份,一份送去北京,一份送到皇帝手里。

真腊人口在四百万左右,土人可能有二百万上下,被清理掉三百七万。

二十万北军,清理了250万左右,起码他们交上来的耳朵是这些。

这是要算战功的。

十五万杂牌军,清理120万。

战斗力高下立判,若非只有七天时间,战果还会扩大。

战报送上来的时候,紫电军已经开路,移人过去了,新益州可能会成为前线,暂时不设督抚,为军管,于谦过去会管的。

朱祁钰也惊叹北军的战斗力。

京营建立之初,也是抽调精锐边军入京拱卫,从景泰十年开始,为防止军中腐化,实行轮换制。

抽调精锐入京拱卫一到两年,再调换轮值,去边疆打仗,而调令掌握在军机处手里,皇帝可随时调换兵将。

并不是天下兵卒都调动,卫所兵不动,动的是精锐,精锐调动,来回调动。

在京师期间,皇帝也能趁机施恩,让他们心中只有皇帝。

朱祁钰又详细划分骑兵、步兵、火枪兵、火枪骑兵、盾兵、弩兵等等兵种,划分平原战争、山地战争、丛林战争等等。

又让兵部和勋贵一起,设计战术。

又重新规划五军都督府的划分地区,南北分治,这个南北不是地域划分,北军主要是骑战、平原战等,南军是山地战、丛林战等,兵员也是天南海北的招,看看兵卒适合什么,就分配走。

不按地域,而是看兵员的类型,身高臂长的是骑兵苗子,矮壮精悍的是山地战苗子,人尽其用,按照自身优势调配各军。

对各军也做出战术划分,建立攻城军、骑战军、火器军等等,注重地形战术,而不是像正统朝那样,发生战争就天南海北调兵,不考虑兵卒适不适合,打就完了,最后一败涂地。

让骑兵去打山地战,这不是送死吗?

大明一直在犯这种错误,精兵四处调,全国打,最后在战场上去消耗掉,这样建立起来的强兵,只是一时的。

所以,朱祁钰想建立多支王牌军队,让他们在自己的战场上发光发热,打山地战的就永远去打山地战,骑战不让他们上,攻城的就钻研如何攻城。

并注重军中军吏的培养,保持军队的长期稳定战斗力。

朱祁钰离京时,留守京师的只有十万大军,这一年多从边军中抽调,再实行精锐轮换,让精锐适当休整,适当上战场磨练。

精锐在京中期间,则是遴选立功将士去讲武堂旁听,同时勋贵府中派教习去军中教人认识,并讲解战术,让他们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才兴办武学,因为底子已经打好了,水到渠成。

不是一拍脑子就要办武学,那样最后还是办得稀碎,朱祁钰早就吸取教训了。

动员二十万人,几乎把南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驻军都给掏空了。

闻听二百多人战损,朱祁钰吸冷气的心疼。

这些人是他积攒的家底子。

可以这么说,这些人放在各军,都是军官,所以合起来,强得恐怖,以他们为基本,能拉出来一支百万人的大军,战斗力还强。

“柬埔寨还有二百多万人?”朱祁钰凝眉。

“皇爷,都是土人,算不得人,等森林被砍伐殆尽后,他们就无处可逃了。”冯孝看了军报。

“去把老太傅和叶卿请来。”

马上就是雨季了,他担心没时间扫除后患,必须尽快把人移进去,再从这些人中拉出一支军队,训练成民团,保卫一方平安。

二百万土人,钻在山里,根本没法抓出来。

交趾大肆砍伐树木,才把这些土人逼出来。

胡濙和叶盛联袂而来,行礼后,正在看奏疏,幽幽一叹:“若非诸国形成联军,我大明也不会这般被动。”

“三百多万人啊,可惜了,若都变成奴隶,新益州的治理会容易不少。”叶盛跟着说。

占领柬埔寨后,并没想过屠城。

而是想把人贬成奴隶,让他们为大明发光发热。

“说这些已经没用了,事都干了。”

朱祁钰无奈:“这该死的雨季,耽搁建设新益州的时间!”

“明年年底,朕不管战争到哪了,新益州必须建设完成!”

这几年,大明发展够快的了,皇帝却还不满足。

他仍觉得太慢、太慢。

胡濙竟没反对:“留给新益州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先让百姓安顿下来。”

“朱英不是说工具不够用吗?斧子、锯子什么的,让各地铁厂赶制出来,多多的造,趁着雨季之前,送到新益州去。”

“再给他们送去一批粮食,从满刺加、渤泥等国购买的粮食,全都运去交益,给百姓发下去,应对雨季。”

“还有,新益州地里的粮食,要注意收割,全都保存好了,这是救命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