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4章 蜀国楚国荆国篇:佛国和撤皇帝制的(1 / 7)

加入书签

金国和蜀国以库里蒂巴为疆域线。

蜀国在北美洲的东中部,和金国、唐国、楚国、荆国接壤,是通衢之国。

包括巴西南部,巴拉圭、乌拉圭,并拥有拉普拉塔河湾的全部。

这个海湾,可以看做没被淤泥填充的杭州湾,是大西洋上最重要的贸易港湾,也是蜀国最重要的贸易基地。

蜀国仅靠这海湾,财政收入就可达到3000万明元。

蜀国总人口1.6亿,人均耕地面积居于美洲首位,因为人少啊。

所以蜀国有很多别墅,园林也有,主要建在山脚下的荒地上,肥沃的耕地是不允许建造园林和别墅的。

在拉普拉塔河流域,生活着土著瓜拉尼人。

蜀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对土著进行屠杀的国家。

因为蜀王是真的信佛。

老皇帝四十一个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是真信佛的,因为他母亲是臓人,是虔诚的黄教徒。

他长大后,在乌斯赃当督抚六年,受了大喇嘛洗礼,彻底皈依佛门。

所以,蜀国是唯一一个,遍地是喇嘛教的国家,其他五教在蜀国都很衰落。

而蜀王继藩后,大兴土木,建造了上万个喇嘛庙。

一度想将黄教立为国教。

遭到中枢的驳斥。

但在蜀国,1.6亿人口中,超过一个亿黄教徒。

国不国教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蜀王对土著的态度是,愿意皈依佛门的,就是蜀国人,不愿意的就要杀死。

瓜拉尼人还处于对图腾崇拜的时代呢,哪里有什么信仰啊,而明人这么强大,长枪短炮,很快就将瓜拉尼人征服了。

瓜拉尼人自然就信仰了黄教。

根据统计,瓜拉尼人人口应该在70万左右,在三十年内,陆续归化并入了蜀国。

蜀国的认同感,是黄教,而非汉文化,所以不看肤色、地域,只看同一个信仰。

好在,乌斯赃早已废弃了臓文,所有佛经全是汉文。

中枢每年都会派人来检查蜀国的经文,是否是汉文,只要是汉文,中枢倒也不太会管。

蜀王朱见治毕竟是一国皇帝,这一点还是分得清的,分裂汉文化圈他是没想过的。

他不像夏国野心勃勃,想摆脱汉文化的窠臼。

他的蜀国,称为佛国更恰当。

他讨厌战争,讨厌侵略,讨厌奴役,他希望建设一个大同佛国,将儒家的大同思想,融入佛教理念。

朱见治博学多才,自幼博览群书。

他从佛道儒多家思想中,精炼融合,锤炼出自己的思想,再将新思想融入黄教之中,创造了蜀传佛教,单独立教。

他还不是闭门造车。

而是延请天下高僧名道,来蜀国辩经,他喜欢争论,喜欢寻求自己的不足,然后进行修补,更希望让自己的理论臻于大成,创造出新的大乘佛教。

这条路上,任重道远。

民间敬称朱见治是佛皇。

国内外很多佛教、黄教、道教高僧,都拜服朱见治的见解和口才。

朱见治在乌斯赃任督抚时,就日日辩经,在乌斯赃就有佛子之称,甚至有大喇嘛上疏,想请朱见治入黄教做佛子。

可老皇帝的儿子,是必须要承担政治任务的。

他的任务,就是继藩蜀国,治理好蜀国。

别看朱见治心思都在辩经之上,蜀国反而蒸蒸日上,因为蜀国上下都信黄教,民间氛围很好。

而政治理念上,朱见治偏向于责任内阁制,但蜀国的内阁没有金国内阁权力那么大。

等到蜀太子长大后,世俗事皆由蜀太子管理。

蜀太子朱佑榕十六岁监国,他并没有用吐蕃方式架构政权,巅峰吐蕃,差点灭了唐朝,这种政权很适合蜀国。

但是,蜀国不想参与争霸,也不愿意参与争霸,他追求的是和平,世界和平,是他伟大的宏愿。

朱佑榕也是虔诚的黄教徒。

其实黄教的攻击性很强的。

但蜀传佛教的理念中,融入了大量汉家佛教的理念,去除攻击性,做一个世外桃源之国。

这是朱见治的初衷。

太子朱佑榕也是和平主义者,他反对战争,反对压迫,希望世界和平,人人平等,建立大同社会。

儒家大同思想,在蜀国反而被发扬光大。

大同,应该出现在大明。

可老皇帝硬把大同思想从儒家体系中给忽略了,反而更多采用法家思想,儒皮法骨,他玩得最溜。

蜀国上下呼吁和平,但千万别以为蜀国是软柿子。

老皇帝多喜欢佛兵,宫中戍卫必有佛兵,因为佛兵忠诚战斗力高,如果蜀王想狂化佛兵,这些佛兵个个悍不畏死。

所有藩国中,蜀国旅游是最差的,因为蜀国追求净土,追求安乐,对于钱财看得不重,也不希望游客影响他们的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