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2 章 笑语问檀郎32(1 / 4)

加入书签

邓仪在京中多年。

知心故交却没有几位。

权宦可能会让人害怕,却不会让人敬畏,也不会让人有亲近之意。

权力只是一时。

谁知道新帝登基后会不会第一个将他们斩了,以定民心。

邓仪捏着帖子,看了又看,将晚上时间空了出来。

……

邓仪将时辰定在戌时。

酉正。

乔昭懿在厨房望着煮出的东西,满脸沉思。

这东西。

真的能吃吗?

她闻着都想吐。

豆汁儿L做起来并不算简单,要前后沉淀两次,撇去浮沫和浆水,取最终的沉淀物置入盛水的锅中,用微火煮至沸腾。

乔昭懿陷入深思。

……邓仪,应该会喜欢的吧!

这东西,听说爱者极爱,恨者极恨。

邓仪既然小时候生在那处,肯定与她这种从没喝过的不一样。

岑聿总不会驴她。

既然说邓仪能喜欢,也就不担心了。

乔昭懿深呼吸一口气,提着食盒出去了。

岑聿也提着个食盒,里面放着长寿面。

他做的,里面单加了个两面金黄的煎蛋,还有一把鲜嫩翠挺的小白菜,正月他寻了个花盆,种在东院向阳的窗户下。

京中霜寒。

种在外面活不了。

他之前奉皇命在外办案,案子又复杂特殊,几次将命悬在脑袋上,为了方便,都是带着几个亲近的同去。

几年来,倒是学会了不少吃食的做法。

方嬷嬷担忧他不会,一直在旁边盯着,生怕他用油伤了自己,没想到,到底是她多虑了。

方嬷嬷又去看乔昭懿。

刚进厨房,一股泔水味就传出。

她寻着味去找,左右张望,来到味道来源处,“?”

“这是什么?”方嬷嬷满面不解。

众人:“……不清楚是什么,只知道少夫人做的。”

她们说的慢吞吞,说几个字还要停一下,生怕自己呕出来。

也不知道少夫人从哪得来的方子。

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方嬷嬷:“…………”

好别开生面的东西。

……

和丰楼。

豆汁儿L熬煮需要时间,乔昭懿提着食盒出来,已是酉时过半。

路上还要耽搁些时间,岑聿见她出来,直接从角门走出,赶去邓仪那儿L。

作为权宦,身边自然缺少不了几棵捧着他的墙头草。

一切忙完,天色已暗,将到戌时。

邓仪点了和丰楼里的几个招牌菜,温了壶好酒,等着两人来。

不禁想起以前的许多事。

大概六岁入宫时,他也未想过,会在二十一岁,站在

当下位置。

虽然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情况。

但他也算留名青史了,后有没有来者不知道,但一定是前无古人,从现在向前推,还从未有一位太监,在未及弱冠之时,做到他这步。

至于以后——

权宦也有权宦的追求。

士大夫都可与皇帝共治天下,阉人怎不能肖想一二?

邓仪心中自有豪云,只是权宦一词,是助力也是阻力。

将他在二十一岁时捧到如此高点,再无法前进分毫。

邓仪算着人差不多该来,倒了三杯酒,酒刚满,脚步声隐隐约约地传来。

“呦!稀客啊!”邓仪一扬眉梢。

乔昭懿:“?”

你这么阴阳的吗?

“千岁大人,生辰快乐!”乔昭懿放下食盒,和岑聿分坐在邓仪两侧,共同举杯,祝贺邓仪的二十一岁生辰。

和丰楼的厨子都是各处挖来的,本事一流。

现在的和丰楼已是京中首屈一指的奢靡地儿L,一桌饭菜吃下来,少则百余两,多则近千两。

却也不耽误客人的纷至杳来。

今日的主菜是五珍脍、鹅鸭排蒸、鹿脯、葱泼兔、鲤鱼脍,配着条酱炖的大黄鱼,和三两道甜食。

三人浅尝了杯酒,动筷吃了稍许。

乔昭懿送去自己的食盒。

不止吃食,二人另外备了方龙泉印泥,也叫藕丝印泥,据说水泡不散,火烧留痕,是许多王公贵族的专用之物。

一块印泥,一块金。

千金难求。

求的就是个好寓意,希望小邓公公,能名留千秋。

邓仪知道他们的未尽之言,眉眼间漾出一抹笑意,视线再看摆在面前方方正正的两个食盒。

乔昭懿把东西推过去,客气地道:“想说的都在这里了。”

邓仪想着难道是什么难得的好酒。

盖子打开,露出一碗尚冒热气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