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章 粮价暴涨,朝野震动(1 / 2)

加入书签

也不知道我那个便宜老爹会给我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儿。

李轩的心中忍不住暗想。

此刻,李轩的心里,平添了一份期待。

这段时间屯粮已经屯了个差不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轩看着已经家徒四壁的状态.……

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

“原指望这一世有个有钱的老爹,能娶个三妻四妾,舒舒服服的享受一番古代人的生活。”

“可没想到,老爹竟然哭穷。”

“唉~只能落得这么个家徒四壁的结果,真真凄惨啊!”

李轩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感叹道。

福伯闻言,道:“少爷,不是小人我多嘴,是您的确不该把东西都给卖掉。”

听到福伯的这番话,李轩把目光落在了福伯的身上。

察觉到李轩的那略带几分威慑性的目光,福伯露出些许畏惧之色,道:“得,少爷您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这家里,主爷不在,还是您做主。”

“小人我,说好听的,是李家庄的掌家的,但也就是少爷您的一个奴才。”

福伯的这番话,倒也不是自贬。

而是事实如此。

既然李轩已经是神志清醒,那他就必须得认清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好在,对此。

李轩并没有计较。

只是淡淡的回道:“过段时间,你会明白的。”

福伯看到李轩这故弄玄虚的样子,笑吟吟的说道:“少爷的事儿,相信少爷心中自有打算,是小人失言了。”

稍作停顿,福伯又继续说道:“对了,少爷,您昨天说的那件事,小人已经禀报主爷了,相信主爷一定会为少爷物色一个好人家的姑娘的。”

听完福伯的这番话,李轩心里对那未来的媳妇儿,不免又增添了几分期待。

与此同时。

紫宸宫。

“哼,朕这边都急的火烧眉毛了,他倒是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想起娶媳妇儿来了!”

福伯禀报过李轩的想法后,前脚刚走,老李就抱怨了起来。

见老李对此颇有微词,张阿难劝解道:“陛下,这皇嗣传承,古往今来,都是头等大事。”

“少爷年纪也不小了,陛下是时候考虑一下他的婚配之事了。”

老李听完这番话,瞬间瞪起眼来,看向张阿难,回道:“就凭他?!”

“朕的皇嗣传承若是等着他,黄花菜都凉透了!”

“就他那疯疯癫癫的样子,能成什么大事。”

老李的这番话,让人可以明显的听出,里面带有几分恨铁不成钢之意。

作为老李的亲信,关于李轩的事儿,张阿难虽不说是十分的了解,但也是略知一二。

那疯癫之态,自然也明白。

因此,老李此言,使得张阿难一时间难以回话

稍加思量,张阿难回道:“陛下,不管怎么说,少爷的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考虑考虑他的婚事了。”

“就算是民间的富贵人家,生有痴儿,也一样会想尽办法的讨上一房媳妇儿,何况少爷乃是皇家子嗣?”

老李无奈的长叹一声,道:“唉~朕自己的儿子,还得自己疼啊。”

“帮朕物色物色,谁家有适龄的女子,也好尽快的了结此事,免得轩儿再闹出什么事来。”

张阿难闻言,当即应道:“遵旨。”

解决了这一心头忧患以后,老李便如同往常一般,处理国务,然后安睡,只待明日早朝。

次日早朝。

“臣戴胄,有本启奏。”

“臣房玄龄,有本启奏。”

“臣也有本启奏。”

……

朝堂上,一时间诸多大臣纷纷站了出来。

看到这一幕,老李的心里为之一惊。

心想:这么多?该不会真的出什么事儿了吧?

心惊之余,老李声音颤抖的说道:“奏……奏来。”

房玄龄率先说道:“陛下,近日长安城的粮价已经上涨到了六七百文一斗,已经有不少百姓食不果腹了,此事还望陛下早做决断。”

随着房玄龄之言落下,接着。

“臣认为,当前市面上的粮食已经不足,陛下当尽早决断,以稳定粮价。”

杜如晦

开口道。

房玄龄与杜如晦,皆为大唐名相。

分别任职尚书左仆射与尚书右仆射。

两人共辅朝政,更是创下了房谋杜断之佳话。

此番,两人已经先后开口,余下的文武百官也一并行礼,道:“粮价乃是关系民生之大计,望陛下早做决断。”

对于这粮价上涨的问题,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自然是明白其中缘故。

但这并不是朝中所有人都知道。

这些谏言之人,部分清楚缘由,部分只是单纯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