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二章 福伯:那姑娘多半就是少爷的未婚妻了(1 / 2)

加入书签

紫宸宫中,老李被这三报给报的急火攻心。

整个人的状态也有些低沉。

他不知道如此这般,天灾人祸并起,老百姓会怎么看待他这个君王。

曾经发生在宣武门前的那一幕,更是接连成为了他的梦魇,让他无法安睡。

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会不自觉的想起:蝗灾降临,上天惩处。

这让老李寝食难安。

这么一折腾,就连早朝,老李的状态也明显大不如前。

可灾难面前,老李的状态虽然差了些,却仍旧不得不承受。

此时,老李坐在那龙椅上,如坐针毡。

百官朝拜,也好似一道道催命符一般,让他不知所措。

心里更是备受煎熬。

心绪不宁的老李找来房玄龄、杜如晦,希望他们能够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然而。

“陛下且宽心。”

“臣已下令命秦岭、淮河一线火速整治蝗灾,相信不日便可灭蝗。”

“只要整顿得当,臣相信这次的灾难一定可以安然度过。”

房玄龄见老李心绪难安,缓缓开口,劝解道。

接着,杜如晦也跟着附和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天灾降临必有破解之法,还请陛下宽心。”

往日里的房谋杜断,如今也是面露难色的一唱一和

这一幕,看在老李的眼里,让老李感到心中更加烦闷。

随即,老李挥了挥手,示意两人退下。

对于此事,房玄龄与杜如晦的心里也没底儿。

眼见身在其位,却上不能为君分忧,下不能安抚黎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儿。

看到老李挥手示意,两人相互看了一眼,然后退出了紫宸宫。

紫宸宫外,房玄龄与杜如晦抬眼看向上空,面对空中骄阳,两人异口同声的哀叹一声,道:“上不能解君王之忧患,下不能救黎民于倒悬,岂不枉居此高位?”

这边朝堂之上一片愁容。

天子百官,对于天灾人祸并起之事忧虑不已,却苦于无计可施。

而另一边的李轩却独自在院子里烤着肉串儿,喃喃自语。

“宝珠姑娘已经有好几天没来了吧?”

“也不知道她还会来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旁的福伯听到这番话,上前来,笑吟吟的看向李轩,道:“少爷宽心。”

“我看啊,那姑娘多半就是少爷的未婚妻了!”

听闻此言,李轩瞬间来了兴致。

李轩把手里烤好的肉串递给福伯一串,然后问道:“此话怎讲?”

福伯接过肉串,边说边解释道:“那日主爷与那位爷的谈话,小人听到了几

分。”

“小人听那意思,宝珠姑娘就是主爷为少爷物色好的少夫人。”

“主爷还说是过几天就去为少爷提亲呢!”

福伯的这番话,听在李轩的耳朵里,让李轩顿觉心里美滋滋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轩更是忍不住开始幻想,日后把宝珠娶进门儿的事儿。

福伯见李轩对此感到很高兴,脸上也就随之露出了一抹浅淡的笑意。

片刻之后,李轩突然看戏那个福伯,问道:“对了,福伯,我爹有没有说打算让我什么时候结婚?”

对于李轩的婚事,福伯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且为李轩娶妻乃是皇家内务,而他虽是这李家庄的掌家,却也只是一介下人。

也没那个胆子过问皇家内务。

故而对此他也只是那日在旁侍奉,偶然间听到了这么几句。

此刻,面对李轩此问,福伯并不知道更多的细节,因此福伯稍加思量后,搪塞道:“这个,主爷倒是没有细说。”

“不过呢,小人觉得等主爷忙完手头儿的事物以后,一定会尽快的为少爷准备婚礼事宜的。”

“到时候少爷一定会顺利的娶上媳妇儿的。”

福伯的一番话,可谓是语重心长。

对于这件事上,虽然说福伯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他的心里基本可以肯定李轩

一定可以娶上一房不错的媳妇儿。

因为不管李轩之前再怎么不堪,但他终究有个皇帝老爹在。

身上流淌着的,也是皇家血脉。

子嗣的传承,向来都是头等大事。

皇家就更不用说了。

这等身份,不论怎么说,都算得上是大唐头一份儿!

想要娶上一房媳妇儿,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但李轩自从见过宝珠以后,偏偏开始在这件事儿上显得有几分急躁。

尽管福伯已经给李轩吃了一颗定心丸,但一日见不到宝珠,心里仍旧是觉得有些不踏实。

就拿眼前之事来说,在情绪的影响下,让李轩觉得,好像手里的肉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