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章 大山里的读书人(1 / 2)

加入书签

“啧,二哥,昨天你没醒着真是太遗憾了,你都不知道有多少好吃的,还有个大姐姐哇靠贼好看,那身材那脸蛋,而且大姐姐还敬我酒了呢,你说她是不是喜欢我?”

“大姐姐,多大?”

“得有C......”

“尼玛我问你年龄多大?”

“我想想,应该比咱们大个一两岁吧,挺年轻的。”

亏得江雯去屋里了,这话给人家听到要完蛋的,有老六这么个兄弟真是完蛋!

“等江雯出来咱们就去学校。”

“对了,那大姐姐在学校教书哎!”

不管什么年纪,什么类型,只要好看,就都是老六的菜,不过话说在前头,人家是经济上有困难,不是脑子有问题,能看上这么猥琐的老六王浪都得给她磕一个。

“学长,我好了,我们出发吧。”

“大概多远?”

“两三公里吧,我们村子离学校比较近的。”

......

所谓的永安县,其实不能用县来冠名,在平原它一般称作乡,土地范围虽然广,但是人口不够密集,而且大部分地区都是大山树林,不太适宜居住。

大部分村子和江雯的村子差不多,人口极其稀疏,加上先前了解到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所以老六能看到年纪差不多的漂亮姐姐算是运气特别好的了。走过了几个村子,几乎都是石板路,最多容纳两三人通行,总算到了一片开阔的山中平原,视线豁然开朗起来。

因为竖着一根旗杆的缘故,几人很快认出学校,学校建设的要比一般房屋更大些,但整体的构局没什么差别,依旧是当地特色的房屋。村里很少见外人,县里的几个村子的人都差不多认识,因此路边的人看到一行人极为好奇。

“二哥,你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吗?”

“夸你帅呢,想给你找俩小姑娘,行吗?”

“虽然知道你在胡扯,但是听到你这么说我还蛮高兴的......”

走近学校,能看到只有两个教室,教室里传来郎朗读书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这些学生多大?”

“8岁到12岁不等,主要是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少数学习非常好的老师会在课下为他补习初中课程,自学完之后就会送到xx城里读高中。”

“这篇文章吕先生非常喜欢,当年来到这里支教的第一年就教给我们这篇文章了,还有《大学》《中庸》好些书他都会教给我们。”

老六当即目瞪口呆,“讲真,也不怕冒犯,我觉得来支教的老师文化素养都不会太高所以才通过支教保研,能教学生这些的本身都不简单吧?”

“中国古典文化言传身教......”若是水平差最多让学生记在心里,其实没多大用,但若是水平好的话能让学生言行贯彻,对于一生都有极大的好处,在江雯身上,能看到这种文化影响的缩影,难怪她总是不卑不亢......

“吕先生是京都来的,但......总之人很厉害的。”江雯话说到一半并没再说下去。

“那我们现在在学校里逛会影响教学吗?”

“没关系的。”

随即进入学校,王浪开始了观察,透过房门大致能看到教室内部的景象,一张张课桌显然都有了年头,黑板上有缺失边角的地方就用水泥糊上以防止影响书写,教室里的学生都端坐的笔直,随即王浪看到了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像是江雯个头高了些的翻版,整个人身上透露着一股冷冽的气质,那人注意到了王浪一行人,不过没有理睬,继续教着数学。

这里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课堂是一个很庄严神圣的地方,每个人的眼神都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年纪大小不一,但都有这种令人为之一阵的神情。

“二哥,就是这个......哇靠,她看我了!”

“闭嘴......”

随即另一个教室,王浪看到了江雯口中的‘吕先生’,在华夏,先生是对于老师极高的评价,不是什么好的读书人都能称作先生,但能被称呼为先生的无一例外都是极好的读书人,与当地人服侍不同,那位中年男子身着一身古典长袍麻瓜,他单手负后一手拿着课本,正在为堂下学生讲解黑板上诫子书的含义,一字一句,仿若振聋发聩,直入包括王浪在内所有学生的内心。

见之忘俗!王浪第一次体会到这种感觉,是在南江的一个落后山村学校里。

内心仿佛生出一股感觉,让你很想去和他交流。

“组长?”

“无妨,待会听节课可行吗?”

“这倒没什么问题,不过......”此时的王浪好似变了一个人似的,一旁的老六轻声提醒道:“二哥文青起来了,不要打扰他......”

王浪其实能听得到,不过没有辩解,什么叫文青?不过是内心某种感受达到极致,从而使精神得到一种升华的状态,这极为难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