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6章 巧合(1 / 2)

加入书签

刘村长见大家,都看着自己。

明白大家的意思。

刘村长,站出来,问张龙。

东家,刚才您说的,每家每户,一年发二十两银子?

是按,一户二十两,对不对?

村长,确实是,按户来算。

比如,你们村,有三十户,我每年,给你们村的报酬,就是六百两银子。

你们村,有五十户,我每年,给你们村的报酬,就是一千两银子。

不知,我这样解释,村长听明白了没有?

刘村长,听东家这样说。

心里想着,按户来算,这个很不公平。

有的人家,家里根本就没有,分家。

一家老老少少,十多个人。

一年,二十两银子,十多人,怎么可能够花?

有的人家,一户也就,三四个人。

这样算下来,那些家里,人多的人家,他们怎么可能答应?

东家,东家有所不知。

村子里,大部分人家,他们都没有分家。

一大家子十多口人,一年二十两银子,根本就不够花!

往年,家里人口多的人家,他们相应的,佃的田地也多。

佃田地,所得的报酬,大家勉强,也能吃饱。

现在,东家,按户来算报酬。

那些家里人口多的,他们根本就,吃不饱。

还请东家,换个,计算报酬的方式。

张龙听村长说完,伸手扶额。

按村长说的,确实是这样。

要是,一大家子十多口人,一年二十两银子,确实是少了些。

大河山庄,云溪山庄那边,不知道,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自己的初衷,就是想让,跟着自家的佃户,吃饱,穿暖,有房子住,生病了,有钱看病。

现在看来,按户来发报酬,确实是行不通了!

要是山庄上,种粮食,大家按分成,计算报酬,这个很简单!

关键是,山庄上不种粮食,花椒,辣椒,葡萄这些东西,不能按分成计算!

这个山庄,目测六百亩左右,分成六十拢,一拢大概,也就是十亩左右。

按最少的一户人家,三个人算,三个人,照顾十亩良田。

想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个村子,目测,五十户左右。

就算,那些家里人多的,分一些出来,六十户也差不多了!

这个山庄,按佃租的田,发报酬,应该没什么问题。

一拢田十亩,只要佃租一拢田,每年,二十两银子的报酬。

家里人少的,佃租一拢,二十两银子,足够花了!

家里人多的,佃租两拢,或者三拢,一年下来,四十两银子,应该也够花了。

村长,村子里,一共有多少户人家?

刘村长,刚才说完话,心里七上八下的。

生怕,新来的东家生气,不把田佃给大家。

要是惹得东家,不佃田给大家种,大家只能,另谋出路了!

村长,正在想着事,突然听见东家喊自己。

村长,被吓了个哆嗦。

张龙见村长这样,含笑看着他。

知道,他是紧张,才会这样。

第一次去大河山庄,肖村长也是,他现在这样,非常紧张。

村长,你不用紧张,这个山庄的良田,还是佃给你们种。

村长,听张龙说完,放心了不少。

也没那么,紧张了!

村长,咱们这个村子,一共有多少户人家?

这片良田,目测有六百亩了把?

东家,村子里一共,四十八户人家。

这片良田,一共六百一十七亩。

村长,我打算,把这片良田,分成六十拢。

每一拢,良田十亩左右。

每一拢良田,每年,二十两银子的报酬。

您刚才,不是说了吗?

村子里,人口多的人家,十多口人,少的人家三人。

咱们按,良田的面积,计算报酬。

人口少的人家,三人负责十亩良田,应该没有问题。

三个人,一年,二十两银子的报酬,他们吃饱,穿暖,毫无问题。

人口多的人家,他们可以负责,两拢,甚至三拢良田。

这样算下来,人口多的人家,他们一年下来,最少有四十两银子的进账。

房子,按相应的良田面积,来建造。

六十拢良田,六十套小院子。

那些人口多的人家,他们佃两拢良田,分配两栋小院。

他们佃三拢良田,分配三栋小院。

这样算下来,大家都有院子住,大家都能,佃到田种。

您看,这样算,行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